衣柜里不穿的衣服是什么
你是否也有站在自己满是衣服的衣柜前,却觉得并没有衣服可穿?或者决定今天来收拾下衣柜,有些衣服是时候该丢了,却只是重新叠了叠又放了回去?又或者,天呐,想到要整理衣柜就已经觉到很难了。如果你也有以上经历,或许这篇文章能缓解你的不适,让你看到自己衣柜的有趣一面。
现在有很多介绍极简衣橱,或者胶囊衣橱(指的是一系列仅由可互相替换的时装单品所组成的衣橱,从而在不拥有过多衣服的前提下,尽量满足所有场合的穿搭需求)的时尚博主。说实话有些视频真的很赏心悦目,我有段时间沉迷其中,一方面觉得说的很在理,我们能实际穿的衣服确实不多,如果能按现成的穿搭公式来管理衣橱,那简直太省时省力。但另一方面,以我个人的亲身经历,让我的衣柜里明确只包含当前可穿的衣服,这我真的很难做到。
我有过近一年半的时间是使用一个28寸的行李箱当衣柜的,在之前的文章中有提到。那段日子,我就只穿行李箱上面几层衣服,起码有1/5的衣服动都没有动过,要知道,为了能够“轻装”回国,在这之前我已经捐了有近10公斤的衣服鞋子。本以为,我已经够狠心,行李箱里留下来的,我肯定都会穿的,但事实证明,有些衣服从买完到今天我也没穿过,可能有四年?哦不,或许更久,它们就这样和我漂洋过海飞呀飞。
这也使我不禁发问,如果衣服是用来穿的,那么这些在行李箱里或者衣柜里,伴随了我们这么长时间,却很少穿或者根本没穿过的衣服,到底是什么?
我相信每个人在整理衣柜时,选择留下的衣服都有不同的原因。回想我每次搬家时做的抉择,一般会留下较贵的衣服;做工材质更好(经久耐穿)的衣服;在旅行或者vintage店买的衣服,因为通常这些衣服都是孤品,或者很难再次购买到;手工的,长辈做的,对我来讲手做的东西更有故事与情感;还有些衣服是因为有特定的回忆经历,比如是和某个亲密的人共度的时光,看到这件衣服,那时的美好就会历历在目;有些是我觉得我要瘦了就还能穿的,或者说不定之后去旅游,换个环境就能穿的;也有些如果我的行李额足够,或者箱子还能装的下,那就先塞进去再说吧。
Maura Banim 和 Ali Guy 在《Dis/continued Selves: Why do Women Keep Clothes They No Longer Wear?》中探讨了女性保留不再穿的衣物的原因,认为这些衣物不仅与女性的身份构建和自我表达密切相关,还承载着情感和记忆。通过保留旧衣物,女性能够在过去与现在的自我之间建立联系,维持身份的连续性,并反映出身份的变化。
在时尚研究中,服装与身份的关系常常被探讨。根据 Maura Banim 和 Ali Guy 的研究,女性衣柜里那些不再穿的衣物与她们的身份之间存在三种关系:
持续的身份:在这种情况下,女性保留旧衣物是为了维系与过去自我形象的联系。即使不再穿这些衣服,它们依然代表着某个时间、地点或特定身份,帮助她们保持这种情感联系。
像我的衣柜里有保留着之前在旅行国家买的服饰,有东南亚国家颜色花纹非常鲜明的服装,还有在朝鲜旅行时买的粉色印有朝鲜国旗的文化衫,这些衣服在当地旅行时真的很适用,拍照也好看,但当旅行结束回到国内的城市里,就感觉怪怪的,但我依旧保留着它们。
疫情结束的今年我终于重新踏上去异国的旅行,一开始我是恐惧的,仿佛三年就可以让人忘记曾经的所有出国经验,但我衣柜里那些五颜六色的衣服,实实在在地在提醒着我,这并不可怕,你做得到。这些衣服,重新将我作为一个旅行者的身份连续起来,即使我可能不会再穿它们,但并不意味着它们不重要。
已停止的身份:这种关系指的是那些女性已不再认同或希望疏远的过去身份。这些衣物代表了她们曾经的自我,但现在已不再适合或需要,因此被保留下来作为一种告别过去、迎接新身份的方式。
我记得小学,中学毕业典礼很多人都会在校服上让同学们签字,并将校服保留,我想肯定有人的衣柜里一直保留着曾经的校服。我们的学生身份是会过去的,这些衣服承载着我们曾经的时光和回忆,保留下来是对过去身份的告别与纪念。
过渡性身份:这类衣物代表了女性仍在思考或未完全决定的身份变化。虽然这些衣物不再像以前那样常穿,但它们也未被完全舍弃,处在一个决定其未来去向的过渡状态。
这些衣服我想很容易理解,比如衣柜里那些尺码对于现在的自己不合适的衣服,我的衣柜里就还有几件需要我减减小肚子上的脂肪,才能再穿进去的衣服。说来也是有趣,一般对于现在的我尺码偏大的衣服,我会拿去裁缝改改,或者捐掉,而尺码偏小的,我一般会留下来,这也在反映着我对自己身材的期望。
我的衣柜里还有一些是我在英国穿的衣服,之前在上海可能秋冬的时候还能穿上几天,但在我现在所呆的广东,穿的几率约等于零,甚至在潮湿的雨季还会长毛(新疆出生长大的我,真的开眼了)。对于我这个并没有决定在哪里定居,想要去全世界旅行的人,这种不确定会在哪里的身份,也体现在我的衣柜里,总有些和当地气候不相符的衣服的存在。
当然,我们不穿的衣服,也经常是被存放在不太显眼的地方,在衣柜最底下或者后面,床底下,别的某个房间的柜子里……它们被保留,但被隐藏在视线范围之外,我们并不会把它们穿在外人面前。这个私人的领域可能是会给我们带来快乐,也可能会带来不舒适,无法面对,但它们是我们的一部分,是我们最私密和个人的部分。
我们保留不再穿的衣物,是一种自我探索与身份认同的表现。这些衣物不仅是我们过往身份的象征,也是内心深处私人领域的象征,通过这些衣服,我们能够回顾自己的过去,思考自己是谁、将成为谁,或者不想成为谁。
在人生的这趟旅途中,衣服只是工具,有时能给你力量,有时也可能是前行的包袱。如果你管理不好自己的衣柜,它看起来并不整洁,这没关系。重要的是,清楚地了解你对这些衣服是什么感觉,才能轻装上阵,更好地向前行驶。
也希望在这趟旅途中,我可以帮助到你,了解你的衣服,探索穿衣服的你,让你更好地行驶,前往自己想去的目的地。
如果你有任何衣服,着装方面的问题,欢迎留言或者私信,期待下期与你再见~